人才测评工具的企业应用 管理人员要注意的两个挑战
随着经济发展,企业规模的加大,企业管理也越来越复杂,为了更好地管理人才,企业使用人才测评工具已经成为一种趋势。
在美国这样测评技术比较成熟的国家,企业在招聘的时候,有一半左右的职位是要对应聘者进行测评才能决定是否录用的,同时,入职时人才测评的结果,也会影响个人在企业的未来发展。
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,已经有很多机构,在做人才测评工具的研究工作,经过多年的发展,人才测评工具在中国的可参照性、权威性已经大大提高。
企业管理人员在工作中,如招聘、内部竞聘,人员晋升、业绩考核的时候,选择使用人才测评工具会大大提升工作效率。但企业管理人员在选择和使用人才测评工具的时候,也要注意两个挑战:
企业在选择市场上的各类测评工具时,要注意的关键点是什么呢?当然是测评的准确性!
测评结果准确与否,表面上,测评量表很重要,测量哪些能力素质等等,但量表是表面的,在量表背后的数据体系更重要。选择人才测评,最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常模。
所谓常模,是指人才测评所测评的行为、特质是否有一个合适的参照群体。也就是测评背后的数据系统是否与企业招聘、选拔的人才系统匹配。
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假如一个人的身高是1.6米,那他或她是中等个、高个子,还是矮个子呢?要判断这个问题就要有一个对比的群体,如果他或她与中国、女性、成年人这样一个群体比较,他或她是中等个;如果他或她跟美国人的平均身高比,那是矮个子;如果跟小学生比,那他或她就是高个子。
所以,能测出这个人1.6米 一方面,更重要地是判断出他相对于我们的需求,他是高是矮。
一个人的身高是固定的,但跟不同的人群相对比时,会得出中等、矮、高几种完全不同的结论。人才测评如果没有正确的“对比人群”(术语叫“常模”),就不会得出准确的测评结果,甚至结果会南辕北辙。
所以,选择可靠、有效的人才测评工具对企业管理人员是第一个挑战。
人才测评工具有效使用的第二个挑战是:大部分人在使用人才测评后,对测评结果的解读存在一定的误区。
人才测评工具,一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,能较全面地从各个维度、不同角度对测试者进行评估,而企业管理人员通过面谈等方式的时候,不容易做到面面俱到。因此,企业管理人员对测评工具有一定的依赖性。
另一方面,在应用人才测评工具的时候,不能盲目地照本解读,企业管理人员还是要结合个人的经验来对员工进行判断,最好通过对测评了解,对企业管理有经验专家,来对测评结果进行解释。
所以,在人才测评工具普及程度有限的背景下,如果不是在可信赖的机构,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,测评的结果是很容易产生偏差,甚至是很大的偏差。
证书查询